携程转型,是别人太强还是自己太弱?
发布时间:1343891498 作者:Reton技术部.Zhou同行竞争、财政亏损、模式老套,这一切不好的因素让携程“坐不住”了。虽然携程还是老大,但它的日子已经不再有从前那么风光。从过去5个季度的财务指标可以看出:携程毛利率水平连续小幅下降,运营费用率则缓慢上升,因此整体利润率呈下降趋势。
就连携程网COO孙洁在回应分析师提问时坦言,“携程网利润率今年整体上会滑坡,运营利润率将保持在30%左右”,携程网的总体支出呈同比上升势头。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挑战者正在不断冲击携程优势明显的酒店和机票预订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携程未来的转型方向主要应抓住两点:一,加大融资力度,改变提取佣金的经营模式,以摆脱供应商的压榨;二,持续产品研发,尤其是在休闲旅行相关产品与服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以增强提供一站式的旅游产品与服务的能力。”
无论是携程强大的会员资源竞争力,还是正在迅速提升的自有“无根”产品,以及被外界看来无与伦比的企业运营效率竞争力,或许都无法挽救其渐行渐缓的悲剧。特别是近年来,在线旅游业的格局已发生变化,竞争对手开始对携程形成围攻的态势。前有去哪儿等不断分流流量、艺龙网开始在团购方面寻找突破口,后有传统电商京东商城、淘宝网、苏宁易购等涉足在线旅游业,以及今夜特价酒店等后起新秀开始“崭露头角”。
在艺龙CEO崔广福看来,单纯做团购并不赚钱,但因为原有的运营、销售、服务人员和资源可对接团购业务并获得收益,所以他们能非常积极地抢夺用户。酒店预订可说是携程赖以起家的业务,其毛利率最高可达90%。然而对手的步步紧逼,使得携程在2011年第四季度也加入了价格战,推出了酒店返券活动,并于2012年6月也开始搭建团购业务,但看上去,却晚了一大步。
如果说来自于宿敌艺龙和去哪儿的竞争是正面战场(比价格、拼线下资源),那么,移动开发者们则是直接打入了携程的后院。对于前者,虽然有百度、腾讯两巨头的入场支援,但这两家公司都没有任何在线旅游业务的直接经验值,其带来的叠加优势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兑现。而后者则不同,移动开发者们通过个人电脑上从未有过的用户体验方式,直接圈走了对携程黏性并不高的大量用户。
如今,在线旅游市场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同时,在线旅游市场经营载体(网站)正在逐步走向正规化。“携程的经营模式是以呼叫中心为服务核心的‘鼠标+水泥’,外包获佣为主,这直接导致其在机票和酒店订购业务上,价格方面比不过淘宝,而在机票预订方面,由于去哪儿这样垂直搜索引擎的出现,不仅旅游产品的市场报价更加透明,同时也给用户提供了更多携程之外的选择,大量分流了携程的用户。
江湖地位受到挑战、创新速度不及竞争者时,处于市场第一的企业将如何面对?互联网领域的领军者Google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选择开放。而在第一的位置坐了将近十年的携程并没有遵循这个法则,不仅没有开放,反而选择与上游供应商、同行企业不断的交战。
就连携程近几年增长最快的旅游产品业务也面临着许多威胁。实际上,携程是最早提供自助游服务的平台,但由于机票和酒店价格优势不再,这一产品的整体竞争力也相应下降。途牛、驴妈妈、悠哉旅游等公司在度假旅游领域也已有很大的用户基础,而传统的旅行社在年龄偏大的用户群也具有很大优势。
面对这些危机,为保行业老大地位,携程网加大马力挺进价格战。作为国内的在线预订分销商,携程网的品牌已具备广泛的认可度和权威性,同时,携程网售后服务较之其他竞争对手更为完善。纵观携程这几年的发展战略,似乎走了完全不同的另外一条道路,即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不断产品多元化。
但是,当携程专注于自身竞争力改善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携程不断在进步,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十岁的它已经垂垂老矣。现在的携程网正在被“后起之秀”逼着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力求发展核心竞争力、业务模式和新客户。
潜力无限的在线旅游市场引来了资本“逐鹿”。新进入者不仅开始蚕食携程的市场份额,也开始颠覆传统的OTA模式。去哪儿和携程之前曾爆发轰轰烈烈的“去携大战”,双方的诉讼和官司也没有间断过。分析人士认为,携程的大部分旅游产品都不具备价格优势,所以在搜索引擎的按价格由低到高的搜索排名中,携程总是排在后面。
各方对一家独大的酒店和机票预订业务的分流已是必然。这对携程显然不是一个好兆头,而且可能比预想的还要更糟。其利润颇高的“无根”产品在分销业务蒸蒸日上时,会为其带来暴利,并使公司对其产生强烈的依赖作用。但当分销业务萎缩时,基于分销产品的“无根”产品也会随之衰落,对于公司业务收入和财务报表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有业内人士指出,团购的毛利率大约在30%或以下,对于习惯了毛利率接近70%的龙头老大携程来讲,团购更像是在动自己的奶酪,因为其业务覆盖了旅游全产业链,而消费者一旦选择酒店团购,就可能放弃其他打包型的产品,因此对于携程这样的“全能型”选手来讲,过去的经验可能会成为其发展的阻碍。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方面会使携程在相当时间内保持规模的优势,包括良好的行业口碑、高质量的消费群体以及与众多优质酒店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关系。但另一方面,这也会使其品牌涵义越来越弱化,各个细分市场的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虽然携程转型似乎迫在眉睫,但是总人暗自问道:“携程转型,是别人太强还是自己太弱?”
【在百度搜索更多 携程转型,是别人太强还是自己太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