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集中式的机房KVM集中管控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1321599214 作者:Reton技术部.Lee一、项目背景概述
随着企业的发展及IT应用的逐步增多,大规模集中式的机房大量涌现,设备纷杂,操作平台众多,对机房的建设和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结构化布线和机柜技术的发展,以及随着19英寸工业标准被IT行业的大量采用,机架式服务器逐渐取代塔式和立式服务器成为主流,使大容量、高密度的电脑设备集中安装得以实现。另一方面,KVM集中切换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跨平台的电脑系统集中控制管理成为可能。
现代机房建设,要求更加安全、整洁、便于管理和维护,并易于扩展,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1.1从单点技术管理过渡到全面集中管理
计算机应用规模的扩大,对计算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众多的计算机系统,仍采用一对一的方式,逐个控制和管理制约了计算机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无论是从现实情况,还是从发展的眼光看,都需要对计算机主机系统实现集中控制管理。
1.2从普通系统管理过渡到安全系统管理
A.建立健全操作授权管理机制
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中,参与管理的技术人员的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大多数系统管理是建立在对管理人员基本的信任基础上,但客观上是不科学的。应按照不同管理人员职责设定不同的管理权限,遵循“权限最小”原则,进行访问控制,提高系统安全性。
B.安全日志记录和审计
系统设备出现问题,技术人员及时进行解决,但解决的过程没有任何记录,不利于人员的考核和事件追踪,出现问题后责任无法分清。再则,厂商技术人员进行远程系统维护,维护过程不透明,系统管理员无法监督公司方的操作。这种缺乏维护记录和监督所产生的安全隐患是不容忽视的。
C.密文传输防范数据传输风险
内部系统重视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在目前普遍采用的网络登录进行技术维护的模式中,维护数据都是不加密的进行明文传输。虽然数据是在内部网内传输,但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D.减少机房人员进出,提高物理安全性
1.3从本地管理过渡到远程控制管理
在企业普遍采用开放的IT构架的今天,管理上的孤岛现象依旧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是影响IT系统技术支持能力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主要是没有全面解决远程技术支持问题。基于此,急需解决远程技术支持问题。
1.4从“被动”系统监控管理过渡到“主动”系统监控管理
目前科技工作人员在很多时候扮演的是一个救火队的角色。当分布在各地的网络、服务器或者应用出现各种突发故障时,管理人员必须快速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否则企业的业务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由于有太多潜在的随机因素会影响业务的可用性和性能,系统维护人员不得不以“问题驱动”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在管理系统的同时也被系统所管理,很难确保整个业务系统的“服务等级”或“服务品质”。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对系统实施监控管理的方式滞后。传统的系统监控管理工具一般采用“被动式”工作模式:监测各种系统的特征参数,根据监控管理策略对情况做出判断和处理。显然,“出现问题后再解决”是很难适应“业务关键型”要求的。解决该类问题的途径就是引入智能化的手段,从而能够“主动”地监控管理系统。
基于以上目标,为了提高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水平,迫切需要改变目前的运行管理模式。
二.项目需求
机房共有70台服务器,按照业务需求需要实现不少于10个管理员交叉同时IP管控,要求统一的登录管控界面。
三、方案设计
3.1方案设计模式
设计标准
根据KVM集中管理的方案模式,方案根据以下标准设计
1、利用KVM技术,集中对服务器进行管理,采用分级管理方式;
2、要求设备及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操作性达到较高水平;
3、要求有较高的信号传输质量。
4、系统应具备较强的可管理性,能灵活的分组,灵活的设置权限,便于各部门维护自己的服务器,同时便于超级管理员对整个系统的运行管理,检查和监督;
5、必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便于扩容。
功能要求:
整个方案的核心是一套KVM管理系统,它必须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1、跨平台;
2、能实现多对多的管理,即多用户同时对多台设备进行管理;
3、用户分级登录,管理员可以为用户设定使用权限;多用户实时操作,多种用户操作模式;
4、控制端图形化的管理菜单,根据需要自定义每台服务器的名称,便于记忆和管理;
5、支持热插拔技术,便于服务器的诊断、维护;
根据以上的标准和功能特点及我们对用户需求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方案供用户选择:
3.2 方案结构拓扑图方案实现
根据以上拓扑图的描述,项目机房KVM方案具体实现如下:
本方案从项目实际需求出发,采用细粒到每一台服务器的KS-1001IP计算机接口模块进行管理,采用ADS-810作为集控及审计平台,即可满足客户的需求。
(责任编辑:Reton技术部.Lee) 赞
【在百度搜索更多 大规模集中式的机房KVM集中管控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