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正当红。
发布时间:1410943359 作者:Reton技术部
大数据,当下最火热的IT行业热搜词,它凭借着规模超乎想象的海量资讯数据,通过收集、分析、存储一些新方法,正深刻地改变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随着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围绕大数据商业价值的被利用,大数据已逐渐成为行业人士争相追捧的利润焦点。
大家对于大数据有很多的提法和说法,业界比较统一的一种认识就是数量大,当然有人说大数据是一种新的技术,是信息化,或者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出现的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技术;有人说它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人说大数据实际上是一个产业;有人说大数据是一个新时代的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当然还有人说大数据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或者新思维,叫大数据思维;更有人说,大数据标志着一种新的时代,即大数据时代。那么到底哪一种说法是对的?大数据究竟是IT界又一概念炒作的噱头,还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数据是一种单纯的技术形态,还是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的里程碑?
黑洞的命名者约翰惠勒说过一句话:万物源于比特,他认为信息就是构成事物最小的单位。也就是说任何人、任何事物的变化,实际上都是信息在运转,你领略到多少取决于对信息掌握的程度。试想一下,庄惠论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真正的核心是什么?是你掌握不掌握对方的信息,了解不了解对方的信息?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他的快乐呢?这个信息是不可知的,但庄子又不承认这一点,如果有了大数据他就可以告诉他,鱼快乐不快乐我真的知道。
在我国,大数据现在还处在盲人摸象的阶段。盲人摸象最早在农业时代是一个贬义词,到了工业时代它就应该是一个中性词,到了大数据时代它就应该是一个褒义词。为什么呢?因为毕竟一项新的技术,一项新的发明,一项新的事物出现的时候,大家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认识,它是不是应该是一件好事?六个盲人分别得出不同的答案,到了大数据时代就可以把它汇总到一起,基本上我们也就看清楚了大象是什么样,这就是大数据的威力所在。
数据应用的前提是数据开放,这已经是共识。舍恩伯格曾经说过,政府不需要去补贴和建立所谓新兴产业,只需要开放政府的数据,就能培育一个新的增长点——新型的服务业。建立一个大数据基础设施,不是政府该干的活儿,而开放政府数据库并不是说要为了民主化,而是为了让经济增长潜力发挥出来。
当然,大数据不是万能的,对大数据也不要太迷信,因为大数据不等于事实的本质,很多人拿大数据说事,但事实上大数据再大,计算的再精确它都不是事实本质。再大的数据也都是有限的。所谓的有用数据都是历史的、静止的。大数据是活的,人更是活的。大数据还有可能被滥用。很多数据是具有一定欺骗性的,如果被有别有心的人使用了就会形成问题。
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城市发展需要新思维。中国需要也有希望在大数据促进城市发展方面取得大成效。如果只能做一件事,就从数据开放做起。
(责任编辑:Reton技术部) 赞【在百度搜索更多 “大数据”正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