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价格战”戏谑了谁?
发布时间:1346206778 作者:Reton技术部.Zhou京东发动的这场“价格战”一出,各界便议论纷纷。有“阴谋论”之说,也有“资本战”之议;有人担心,恶性价格战最终结果是用垄断结束竞争;有人则说,只要市场可以自由进入,竞争就不会消除,有垄断寡头也不可怕。这场价格大战也引发了商务部的关注。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开展促销活动。
从表面上看,这次京东掀起的电商价格战,是一个寡头竞争的“价格领导博弈(price-leadershipgame)”,即一个大厂商首先制定价格,而其他厂商来跟进。如果京东率先设定一个价格,而苏宁、国美等价格跟随者只需要把价格制定得稍稍比京东低一些,在理论上说就能夺取京东的大部分甚至全部市场。
不管是电商,还是任何行业,价格战的发起者,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即便没有得到馅饼,也不至于跌入陷阱。不给真的实惠,不出手便是。如今,网络这么发达,比价相当方便。大家不见兔子不撒鹰,若价格战是忽悠,难免沦为独角戏。
商家的“口水战”愈演愈烈,围观者的心态也越发轻松。以购物搜索为主的一淘网为此专门开辟“电商比价擂台直播间”,并精心制作比价奖牌榜,把各商家产品价格便宜程度用奖牌数的形式惟妙惟肖的表现。
作为电商而言,其成本主要取决于其进价以及相伴随的各种人工、场地、物流及其他各种服务的成本。显然,对于成本较高的厂商而言,如果拥有更低成本的对手定价比自己的成本还低,则自己就会出现亏损。
然而,消费者却没有完全享受到电商大战带来的实惠。价格战开打之后,购物网站登录速度慢;热门产品链接打不开;所选择的产品显示为缺货等问题接踵而至。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大打折扣,不少网友觉得自己被忽悠。
一个以赢利为目的、处在特殊时期的企业,往往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或者即使自己难以获益,如何让对手受损。至于消费者的利益,它即使考虑了,也是第三位的,更可能的是,它根本就顾不上考虑。
尽管如此,此次“价格战”的“广而告之”效果已充分显现。刘强东不花一分钱,微博上张了张口,便让自己和京东成了热点。苏宁、国美的迅速跟进,易迅、当当、一淘等的趁火打劫,也莫不是通过微博来露脸。
即使就数量博弈而言,本次电商大战也是一个重复的而非一次性的博弈过程。因此,在各大电商反复的交手之中,实际上非常有可能形成一种默契。即虽然低价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但消费者买不到货,从而又会逼着价格慢慢回升
这是一场资本游戏。如果游戏成功,创业者可以成为杂志封面上的传奇人物,投资者可以获得巨额的回报。如果游戏失败,创业者将被残酷的现实嘲笑并遗忘,投资者的钱,打了水漂,只能认倒霉。
因为,在电商企业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价格大战似乎成为各商家竞争的最后“杀手锏”,却忘记了售后服务也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因素。在此前的电商价格战中,过于低廉的价格让商品的进货渠道无法,售后保障不能兑现。此前的价格战中就曝出一些低价购买的产品无法保修等问题,让消费者得不偿失。
如此说来,这场表面上口水横飞、暗地里资本角力的价格战,其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它是“商战”正从实体店竞争向传统实体店和电商之战演变的真实写照,是互联网模式与传统模式“决战”的预演。而历史证明,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很可能对传统模式带来颠覆式冲击。
传统家电卖场苏宁电器突然重兵转向电子商务,无疑可能给京东的故事带来变数。可以说,苏宁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京东的棋局。一场接近完美的资本游戏,面临被翻盘的可能。
在这场游戏的各个环节,消费者只是旁观者。消费者即使短时间不能坐收渔翁之利,也不至于受损。交战双方,为了美化自身的形象,总要作出讨好消费者的姿态的。
【在百度搜索更多 电商“价格战”戏谑了谁?】